游乐场内,小朋友们三五成群,玩得不亦乐乎;果园内,猕猴桃挂满枝头,香气四溢……近日,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位于濮塘镇的秀山生态果园,赏田园美景,品味生态农家美食。“周末和节假日,游客更多。目前,我们正在与小凤山村谋划盘活村民闲置住房开办特色民宿,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马鞍山秀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说。
秀山生态果园“彩虹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花山区濮塘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挖掘本土特色,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位于宁马交界处的濮塘镇处处涌动着新气象,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提升人居环境,舒展乡村美丽画卷,青山苍翠,稻浪金黄,清风拂过万亩竹海,一幅七彩画卷在濮塘徐徐铺展。
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走进濮塘镇双板村西板自然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印象深刻。西板村的改变还得从通到每家每户门前的“四好农村路”改造提升工程说起。
“以前家门口的路都是砂石路,坑坑洼洼,而且道路狭窄。”指着前些年新建的房子,村民说,那时候大车子进不了,大部分的装修材料都是靠板车一车车从村口送进来。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濮塘镇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宁马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通过逐年推进辖区内乡村道路硬化以及升级改造,逐步形成了“外通内联、环境优美、服务群众”的交通发展格局。西板路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建设道路合计总长800余米,该工程于今年7月初开工,8月中旬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四好农村路”前后对比
“实施道路改造提升,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方便了沿线村民出行。”濮塘镇规划建设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伴随着道路品质的提档升级,村民的卫生观念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率也在悄悄提升。
与此同时,全面完成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实行垃圾转运和保洁市场化运作,“五清一改”清洁行动实现自然村全覆盖……一项项工作齐头并进,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可以说,环境整治改变了乡亲们的卫生观念,改出了农村的生活新貌,树立了农村的文明新风。”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濮塘镇将以道路提升改造为契机,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带动激励群众学典型、争先进,积极引导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来,让广大村民共建共享天蓝、地净、水美的人居环境。推进文旅融合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庭院内花儿盛开,绿草如茵,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三棵树庄园的美景令人陶醉,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三棵树庄园
近年来,濮塘镇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了三棵树庄园、桃李春风、秀山生态果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旅融合景点,并通过品牌示范效应带动了产业链延伸、带动了村民致富。
作为一家综合性基地化运营的生态旅游景点,秀山生态果园种植了近220亩的水蜜桃、葡萄等水果,并通过水果采摘带动了餐饮、游乐等系列业务。果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周边30多位村民就业增收。
秀山生态果园
与秀山生态果园基地化运作不同,花山区还打造了一批以家庭经营主体为单位的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将自身种植养殖业务与旅游业务相结合,专门推出亲子游等项目,更多面向家庭团体客户,逐步在濮塘地区形成颇具规模的家庭农场集聚区。
“村庄还是那些村庄,人还是那些人,可思路变了,资源整合的方式变了,乡村经济发展就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濮塘镇镇长介绍,濮塘镇还利用辖区内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自然景观资源,连点成线,着力打造了红色文旅精品路线。
该镇依托1938马鞍山江东地区第一党支部旧址,以党建文化为主旋律,融入乡村振兴、党史故事等元素,按“一个场地两条线路”,即以党建广场为中心,有效串联“1938旧址”与“美丽乡村”南池村两条线路,打造了1938党建文化主题广场。
马鞍山江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目前,1938党建文化主题广场逐渐成为集党员培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建活动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了特色党建品牌,是全市一个独具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基地讲解员表示,她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为乡村振兴奉献更多青春力量。
对于未来,同样信心倍增的还有濮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走!带你去看看我们新改造的茶厂。”书记带领记者来到刚改造完成的茶厂,茶厂有1000多平方米,由一座老连轧厂改造而来,屋顶换上了结实耐用、造型古雅的树脂瓦,水泥地面也刚刚打磨完毕。
为唤醒沉睡资源,打造特色品牌,蹚出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重建茶厂成了今年濮塘村的头等大事。考察江浙地区茶叶产业、精心筹划发展方案、精心挑选茶厂位置……一个个难点堵点被一一攻克解决,大家齐心协力培育特色产业。“你看,院子里新搬来的揉青机、杀青机等制茶机器,都是我们从沪苏浙引进来的。”书记说。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