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时光机”三下乡:探访根雕大师刘文枢,共赏阳春艺术魅力

2024 年 7 月 13 日,晨曦初破,广东海洋大学“木雕时光机”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二天在期待中悄然拉开序幕。实践团队成员们怀着对根雕艺术的深深敬仰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精神抖擞地开启了这趟深度探索之旅,首次踏入了刘文枢老先生的工作室,去聆听匠人的心声,感受根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对刘文枢先生展开了专业而细致的采访。大家围绕阳春根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比如阳春根雕的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以及阳春根雕在当下市场中的发展趋势等等。刘文枢先生面带微笑,热情而耐心地一一作答。他详细介绍了阳春根雕的悠久历史渊源,讲述了这门艺术如何在当地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并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的风格。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创作道路上遇到的挑战,包括材料的选择、技艺的突破以及市场的认可等方面。然而,凭借着对根雕的热爱和执着,刘先生始终坚持不懈,不断追求卓越。对于市场发展,刘老先生表示,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阳春根雕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将传统的技艺和风格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现代审美和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紧接着,刘文枢先生亲自带领队员们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里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的根雕作品,仿佛一个小型的艺术殿堂。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有的宛如腾飞的巨龙,有的恰似娇羞的少女,有的仿若宁静的山水画卷,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刘先生逐一为队员们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选材特点和工艺技巧。他指出,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都是根据树根的天然形态和纹理进行构思和创作的,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队员们在欣赏之余,不禁对根雕艺术的创作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根雕的创作过程,刘文枢先生决定现场展示雕琢根雕。他精心挑选了一块形状独特的树根,坐在工作台上,拿起工具,便开始了创作。只见他目光专注,手中的刻刀在树根上灵活游走,仿佛在与树根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边雕琢边介绍阳春根雕的取材技巧,他说取材是根雕创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善于发现树根的天然形态和纹理,从中寻找灵感,判断其适合创作的题材和方向。在构思方面,刘先生强调要根据树根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赋予作品独特的主题和内涵。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体的比例、线条和节奏感,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美感和生命力。队员们围在一旁,聚精会神地观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精彩的瞬间。

刘先生精彩的演示极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的兴趣,大家纷纷跃跃欲试。在刘文枢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工具,开始尝试雕琢根雕。一开始,队员们的动作略显笨拙,对于工具的使用和力度的掌握都不太熟练。但在刘先生的不断鼓励和耐心纠正下,他们逐渐找到了感觉,开始慢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他们认真地感受着树根的纹理,努力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手中的工具展现出来。经过一番努力,队员们陆续完成了自己的初步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在工艺和技巧上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每一件都蕴含着队员们的创意和努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在探访刘老先生期间,队员们还幸运地结识了众多和刘老先生一样坚守根雕艺术的匠人。通过与他们深入交流,队员们详细知晓了当地根雕匠人的生活及工作情况。这些匠人的生活简单朴素,他们每天与木材为伴,沉浸在根雕的世界里。然而,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和充实。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把一块块看似普通的树根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不仅为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还为社会留存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和这些匠人的交谈中,队员们被他们对艺术纯粹的执着与热爱深深触动。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激励着队员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活动最后,全体队员与刘文枢先生一起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这难忘的时刻,为此次探访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随着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木雕时光机”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二天缓缓落下帷幕。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踏上归途。这一天,对于队员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对根雕艺术文化的深度探访,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他们亲眼目睹了根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亲身体验了创作的艰辛与乐趣,也真切感受到了匠人们对艺术的炽热情感和坚定信念。每一刀一凿之间,都饱含着匠人们的辛勤付出和对美的不懈追求,更传递着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

 (通讯员 李文婷)


上一篇:江西艾叶草·守护您的每一次清洁——卫生湿毛巾的优雅之选
下一篇:米开罗那的锂电自动化设备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