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勾调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七个轮次基酒的深入了解和精确把握。这七个轮次的基酒是在一年的酿造周期中,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后得到的。每个轮次的基酒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特点。
一轮次基酒,酒体清新干净,风味成分以乙酸乙酯为主,带有接近水果的清香,但酱香味比较淡,尾味几乎没有,入口酸香、苦涩感比较突出,略带生粮香味,度数偏高,口感酸涩。在勾调过程中,其占比一般不会超过5%,否则会有明显的辛辣刺激感。
第二轮次基酒,风格与一轮次接近,更偏清香风味,口感酸、苦、涩,但略带了一丝酱香味在其中,在勾调过程中占比大概在5% - 10%左右。这两个轮次的基酒主要用于增加酒体的复合香味,不过由于刺激感比较强,涩味重,所以占比相对较低。
第三轮次基酒开始,酱香味逐渐明显,同时还有酸香和甘甜之感,口感比较厚重,酱酒的主体香味有所呈现,但是后味依旧比较单调。这一轮次是酒体的主体部分,占比也比较大。
第四轮次基酒,酱香味比起第三轮次更显优雅,焦糊香味开始凸显,入口醇厚、甘甜,酒体的细腻均衡感不错,后味悠长连绵,整体是干净舒适的口感。第三、四、五轮次酒本身因为带有典型酱酒风味,是酱酒呈味比较重要比较精华的部分,用量比较大,几乎都在20% - 30%左右。
第六轮次基酒,酱香味开始变弱,主要突出窖香和曲香,后味表现很好,绵长有层次,尾段微微的苦味也能提高层次感。香气是焦、糊香的复合酒香,入口口感偏酸,后味苦涩感重。
第七轮次基酒,酱香味进一步减弱,窖香和曲香更加浓郁,后味苦涩感较重。第六、七轮次酒对于酒体层次感和后味的绵长度影响很大,也是“空杯留香”的主要风味来源,占比大概在20%左右。
茅台酒的勾调师们会根据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每个轮次基酒的风味、特征以及风味物质骨架进行深入研究。他们会通过反复品尝、对比和分析,确定不同轮次基酒在勾调中的大致比例范围。同时,还会考虑不同年份、不同批次基酒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实际勾调过程中,勾调师会先选取存放到期的1 - 7轮次酒,按照标签次、复鉴定确认、类别选定,然后进行勾小样操作。将不同比例的基酒混合在一起,观察其香气、口感的变化,记录下比较好的比例组合。之后,进行小样调和记录,加入增陈年老酒并记录,再送检或复审小样。如果小样成功,就按照比例换算勾兑各种酒数量,按计算量对照分类,将种类酒相互调和混为一体,比较终勾兑成型。
茅台酒12987工艺中的勾调比例确定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勾调师具备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感官和精湛的技艺。正是这种对勾调比例的精确把控,才使得茅台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卓著的品质,成为白酒中的经典之作。
网友回应